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,中国政府正在国内收紧对于稀土技术等领域的管控。
这一招堪称 “王炸”,直接把西方的 “技术偷家” 之路堵得死死的。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早已不是简单的出口限制。
2024 年《稀土管理条例》出台后,国家就建立了稀土产品追溯信息系统,打造了覆盖 “开采 — 冶炼 — 流通 — 出口” 全链条的 “透明之网”。
这就好比给每一块稀土都装上了 GPS,从矿山到加工厂,再到最终用户,全程都能追溯。
白宫虽然对中国加征了 104% 的关税,但对稀土矿、药品等关键资源依然维持 20% 的低关税,这明摆着是离不开中国的稀土。
中国此前的出口限制已经让美国军工、航天航空等领域叫苦不迭,F-35 战斗机、战斧导弹这些高端装备都得靠中国稀土撑着。
技术封锁与反制
中国这波操作,直接戳中了西方的命门。要知道,全球 92% 的精炼稀土都产自中国,而美国 80% 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。
中国掌握着稀土分离的核心技术,能把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的稀土元素高效提纯,这可是西方国家花了几十年都没吃透的 “独门绝技”。
特朗普政府又是批准加州深海稀土矿开采,又是和乌克兰、格陵兰谈合作,但结果呢?
美国国防部投了 4.39 亿美元建稀土加工设施,最早也要到 2027 年才能量产,而且产能还远不及中国。
2025 年,中国在包头、赣州设立国家稀土技术研究院,整合中科院、高校和企业资源,专攻稀土分离、提纯及高端应用技术。
中国稀土相关专利总数突破 500 项,覆盖从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,还主导制定了国际标准,进一步压缩了竞争对手的技术空间。
谁能填补中国缺口?
中国的稀土管控,就像一颗投入全球供应链的巨石,激起了千层浪。德国、日本等国的汽车行业首当其冲。
中国对钐、钆、铽等 7 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,欧洲磁铁进口量断崖式下跌,福特汽车被迫暂停芝加哥工厂生产,斯特兰蒂斯虽获临时许可,却如履薄冰。
德国原材料署的研究显示,2023 年德国 71% 的稀土直接来自中国,而这些稀土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关键材料。
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计划扩建马来西亚工厂生产镝、铽,但产能有限,而且技术还得依赖中国。
中国并没有把门关死。商务部表示,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,会依法批准,并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审批。
这说明,中国的管控是精准的,只针对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用途,而对民用需求始终保持开放。
中美稀土战的未来走向
美国想通过关税、技术封锁等手段削弱中国影响力,中国则用 “稀土 + 技术 + 回收” 三重组合拳反击。
2025 年 6 月,中美在伦敦达成框架协议,中国同意向通用、福特等车企发放临时稀土出口许可证,美国则承诺减少对华出口管制,但双方的核心矛盾并未解决。
中国不仅控制着全球 70% 的稀土产量,还在稀土量子点、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持续投入,形成 “你无我有” 的技术壁垒。
同时,中国推动零碳稀土认证体系,将稀土与绿色经济绑定,主导全球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。
这场博弈的结果,很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秩序。如果美国继续强硬,中国必然不会让步,届时全球贸易将受到严重冲击。
如果双方能找到合作点,比如在稀土技术研发、绿色标准制定等方面携手,或许能实现共赢。不过,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,这场稀土战恐怕还得持续一段时间。而中国,早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结语
稀土,这个曾经被西方忽视的 “工业维生素”,如今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筹码。中国通过全链条管控、技术创新和规则主导,正在改写全球稀土市场的游戏规则。
炒股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